杨代常(右一)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广州华鑫。(受访单位供图)
湖北日报评论员艾丹
经过二十年长途跋涉,从稻米中提取人白蛋白广州华鑫,用来治疗肝硬化等疾病,在我国实现重大突破。
“稻米造血”,是将人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,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合成人白蛋白,并通过提取、纯化等工艺制成注射液。人白蛋白被称为“黄金救命药”,但长期以来,它只能从人血浆中提取,产量有限,我国60%以上依赖进口。
二十年前,胸怀科技报国的理想,杨代常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,回国创立禾元生物,带领团队持续攻坚这一世界级难题。创新药被誉为医药行业“皇冠上的明珠”,其研发投入大、周期长、风险高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创新药从研发到应用的艰难,非“九死一生”莫属。即便如此,杨代常始终目标坚定,勇闯“无人区”,不怕“试错”,克服研发路上各种艰险,终于从1公斤糙米中提取出20至30克人白蛋白,达到全球领先水平。为验证产品安全性,杨代常瞒着家人以身试药,成为全球首位注射该产品的人类受试者。
一粒米的造血传奇,折射出一位科学家矢志不渝的科学追求,在科技为民、研发为民上的笃定坚守,在攻克核心技术、不被别国“卡脖子”上的使命担当。“尽管去干,不要怕,错了不怪你”,这是杨代常对科研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,很能代表一股子做前人没做过的事的探索精神。从中我们也看到,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科研人员跨越千难万险,不怕质疑声,不怕技术梗阻,不怕市场风浪,坚定超前走的脚步和信心。
一粒米的造血传奇,是一个地方厚植创新沃土,着力布局生物医药等创新产业(300832),为创新企业不断助力、不断“造血”的鲜活注脚。在“稻米造血”的研发中,公司第一笔2000万元风险投资是政府帮忙牵线,中试车间是政府为公司量身定制。这些年,作为武汉创新的闪亮名片,武汉东湖高新(600133)区持续聚焦生命健康产业,支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光谷,打造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聚集区。武汉还实施耐心资本培育行动,建立健全容错机制,政府投资基金允许100%亏损。
一粒米的造血传奇,也映照出创新中国的科技自信,健康中国的科技底气。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,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更是创新的重要着力点。7月1日,我国再次为创新药发展带来政策“及时雨”——国家医保局、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《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十六条举措将为创新药发展注入强劲活力。通过政策支持、科技赋能、多方合力,加快医药创新研发,让更多老百姓用得起、用得上好药新药。
除“稻米造血”之外广州华鑫,全球首创可视介入机器人、全球首款帕金森自体细胞治疗药物、全球首个子宫内膜癌早筛试剂盒等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陆续诞生,武汉正成为医药新技术的重要首发地。让更多事关生命健康的研发、造福人民群众的创新能够持续干下去,能够抵御时间的淘洗、市场的磨砺,需要从创新政策、投资环境、市场转化上多提供一些“造血”的能力,让科技公司、科研人员得到耐心资本的青睐,在“板凳坐得十年冷”中迎来一鸣惊人。
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